媒体聚焦

Media Highlights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引力播:看到就灭!福寿螺进入繁殖高峰期

来源: 乡村振兴研究院 时间: 2025-05-13 09:03:57 阅读量:

点击查看》》

近日,苏州多条河道沿岸惊现一串串粉红色“葡萄”状物体,看上去有点“美”,近观却令人不适。这些并非新奇植物,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在苏州,福寿螺这种外来入侵物种可以说已入侵定植成功,几乎所有淡水水体普遍遭到入侵。”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二级教授马国胜说。

随着气温持续攀升,福寿螺即将迎来全年最疯狂的繁殖季。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在吴中区木光运河支流沿岸,密集的粉红色卵块攀附在近水面的石壁上,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些卵团由多个米粒大小的卵粒组成,呈簇状分布,单个卵团长约3-4厘米。沿岸居民王大爷告诉记者:“每年这时候河岸就冒出这些‘粉疙瘩’,听说有害,我们都不敢碰。”

“昨天我用长柄夹清除了十几处卵块,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家住姑苏区的陈女士说,小区附近河道内每年进入5月份就会出现福寿螺卵,一开始不知道是啥,很多小孩子还跑去“围观”,后来通过图片识别后她才知道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现在大家见到就会主动清理。

福寿螺早在2003年,就被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入首批16种入侵中国且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2022年,又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马国胜介绍,福寿螺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它可以通过过度繁殖和竞争资源迅速扩散来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大量繁殖的福寿螺死亡后严重污染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福寿螺还严重危害农作物,目前已知可取食15种常见农作物。此外,它还可以传播人兽共患寄生虫,引起脑膜炎等要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无论是苏州的景观水体,还是农田鱼塘,都能看到福寿螺的危害。尤其是水稻和水八仙等水生作物,成为福寿螺最主要的危害作物,影响农业生产。“居民时常能够在河道湿地及景观水体岸边及水生植物上看到其红色卵块,严重影响景观环境。”马国胜说。

如何防治福寿螺?目前主要采取“人工铲卵+集中销毁+药剂灭杀”的综合治理方法。专家建议,针对这种繁殖力极强的入侵物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来清除入侵福寿螺,特别是它的卵块,一旦发现就应当集中清除烧毁。也可以在被福寿螺入侵的水体中养鸭或中华鳖,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对环境友好且能增加经济收入,是目前控制螺害的一种最理想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对福寿螺进行杀灭,但是必须要考虑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对其他生物的伤害。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负责人表示,福寿螺近年来传播扩散迅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到了人类的运输、放生等助力,因此请广大市民切勿随意放生福寿螺;也不建议食用福寿螺。(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