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三农”的重要论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校区为划分,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建成以西园路校区、东山校区为两翼的一站式学生社区“一体多元”模式,实现区域化、网格化、特色化管理。其中,学校东山校区依托园艺科技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实训资源、地方历史文化禀赋,深化实施“孕穗兴农”特色育人工程,建设“党建铸魂一条主线、文化润心一个品牌、实践强技一个关键”的“1+1+1”模式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体系,以党建领航着力回答好涉农高职院校“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大课题。
一、党建铸魂,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做好服务学生“暖心事”
1、强化顶层设计,画好“路线图”。学校党委坚持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重点工作高位谋划、高标部署、高效推进。构建“学校党委—学生工作处—党总支—师生党支部”四级组织架构,定期研制社区建设事宜,深化东山校区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
2、集成育人资源,打好“组合拳”。协调后勤管理处等10个职能部门,统筹推动“宿舍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建设社区功能区”等38项工作任务,建成党团活动室、书香阅读室等6个功能区室和公共洗衣房、自主打印区等23个硬件设施。领导干部、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等队伍常态化进社区。配备学业导师,聘任企业家、全国劳模担任兼职导师。健全“智慧苏农”融合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实现学生奖助学金申请、心理咨询等30个服务一键办理,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对所有学生、全部课堂、各个环节数据实时记录,动态开展学情分析、学业规划、就业指导。
3、建好党建品牌,奏响“主旋律”。围绕指向“涵养家国情怀的价值引领、投身乡村建设的精神激励、传承与发展的文化创新”目标定位,实施“孕穗兴农”特色育人工程,建成社区红色领航驿站。教师和学生支部党员以“N+N”形式组队嵌合,构建“教师党员+辅导员+入党积极分子”三级联合矩阵,打造“思想引领”进班级、“责任网络”进宿舍、“党员示范”进人心党建“三进”新模式,开展“少年中国说”“礼乐中国”等“红+绿”特色活动250余场,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
二、文化润心,营造耕读育人“大格局”,筑牢文化自信“根与魂”
1、以空间赋能文化浸润,构建全时空耕读育人场景
以学校五张名片之一的“江南农耕文化的弘扬者”为抓手,构建“一核双线三融四化”耕读文化育人模式,将农耕特色融入校园景观,艺耕楼、耕耘楼等“粉墙黛瓦”建筑和亭、桥、阁等苏州园林元素,共塑了学校独特的农耕“气质”。学生自主创作的富有农耕特色的山水画、书法作品、剪纸作品布置于学习生活区,营造了浓浓的礼乐耕读氛围。
2、 以特色活动营造氛围,坚定知农爱农的农本情怀
立足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依托社区国际花艺交流中心、茶文化推广中心等9个实验实训基地,打造校园活动特色品牌“劝农大学堂”,形成“劝农大讲堂”“劝农文化节”相融合的耕读传家校园文化氛围。组建学生“非遗技艺传承组”“礼乐诗书阅读组”等18个耕读兴趣小组,每周开展社区小组活动。通过“农味思政课”“农耕文化课”“农田实践课”耕读“3”课堂,结合农时农事,每年举办丰收节、校园舞台剧展演等活动100余场,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品位高雅、内涵丰富的活动品牌,相关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50余次,耕读育人实践案例获2022年度江苏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
三、实践强技,共育知行并进“新农人”,致力服务乡村振兴“知与行”
1、以培养“大国农匠”为主线,聚焦技能提升
落实学校《“三个四”学生成长成才实施方案》,引进非遗传承人、高级农艺师等行业领域专家30名,建成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举办拜师结队、访谈沙龙,开展“1+1”孕穗成长计划。指导每位学生编制1份成长发展规划、钻研1个核心技能、参加1次创新创业实践。通过人才联育,学生技术技能不断提升,近两年获“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58项。
2、以实践锻炼为根本,锻造过硬本领
以校企合作圈“党建共同体”为纽带,先后与东山镇莫厘村等30家政企(村)共建“党建教育实践基地”“耕读大学堂”“劝农长廊”。学生成立“政策理论宣讲”“为农服务解忧”等9个行动小组,依托社区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常态化为共建单位开展理论宣讲、农技科普等特色服务项目。以“一粒米”“一棵菜”“一棵果”等主题为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70余场,辐射中小学生8000人次。
学校东山校区“一站式”社区建成以来,已成为学生党建思政工作的前沿阵地,学生在浸润“三农”情怀的特色育人环境中陶冶服务“三农”的情操、培养服务“三农”的志趣。今后,学校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主线,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特色,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学校现代治理水平,提升铸魂育人新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