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Highlights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报道:构建“党建+”平台探索耕读育人模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科技学院劳动教育案例

来源: 园艺科技学院 时间: 2021-10-12 08:21:35 阅读量:

点击查看》》

2020年以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科技学院、东山校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耕读实践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三个阵地:面向校内大学生的“党建+文化”劝农大学堂、“党建+实践”校企合作圈和面向苏州地区中小学生的“党建+科普”劝农长廊,将校园文化、实践教育、劳动课程、精神培育与基层党建相融合,积极探索具有农业特色的“以劳育人”的耕读教育之路。通过“劝农大学堂”、“校企联盟合作圈”建设,帮助涉农专业大学生提升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利用“劝农长廊”,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塑造热爱劳动的精神品格、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实现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目标。

“党建+文化”劝农大学堂,育“一懂两爱”新农人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打造校园特色品牌“劝农大学堂”,形成“劝农大讲堂”、“劝农文化节”相融合的耕读传家校园文化氛围,引领涉农专业大学生树立“大国三农”情怀、厚植服务乡村振兴理想。

1.突出思想引领,在“劝农大讲堂”讲好“三农”故事

以“劝农大讲堂”为阵地,扎实开展崇农爱农理想信念教育。邀请学院联系领导,安排总支书记、副书记、辅导员团队讲党史、上党课、说“三农”,把中华耕读文化、农业农村政策、现代农业理念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崇农品格、从农兴趣和为农动力。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苏士利以“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砥砺前行”为主题,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和苏农人肩负的使命愿景。党总支书记袁卫明以“胸怀‘农之大者’,做新时代的新农人”为题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鼓励新生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大好时代探寻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答案,做好新时代的新农人。通过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做一粒人生好种子”、“从党史中重温长征精神,践行担当使命”“守护初心”等专题党课,邀请优秀毕业生校友、抗“疫”医生开讲座,将“三农故事”与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家国爱农情怀,守望强农初心。

2.注重文化熏陶,以“劝农文化节”坚定农耕文化自信

在校园内举办“劝农文化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耕读教育相结合,形成浓厚的劳动育人氛围。结合植树节、劳动节、学雷锋纪念日、志愿者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举办农耕文化ppt制作、农耕诗词朗诵、阳台蔬菜种植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取向。结合农时农事,利用东山校区的实训资源,举办校园“丰收节”,营造台上载歌载舞、台下劳动丰收的喜庆场面,推动劳动体验和美育实践。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沁香园艺”开辟“耕读”板块,精准供给时令节气、农业生产常识、现代农业新理念等知识内容,更好更快地发挥网络育人效果和引领价值,让线上“耕读”板块成为劳动育人的新阵地。

“党建+实践”校企合作圈,育“勤耕重读”新农人

园艺科技学院、东山校区党委会党总支与常熟市蒋巷村、吴中区东吴村、苏州园博园、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园区等十家企(村)的党委(支部)签订校企(村)合作圈党建联盟协议,搭建校企合作圈“党建共同体”,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到农村、到实践基地、到生产一线开展美丽乡村寻访、劳动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下乡,涵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在“希望的田野”干事创业的能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

1.志愿服务,让劳动教育有温度

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积极开展以校企合作圈单位为服务对象的志愿活动,培养大学生劳动奉献的精神品质。在碧螺春上市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为吴中区东山镇茶叶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助力碧螺春茶青挑拣工作。在杨梅上市期,组织团员帮助东山镇果农采摘杨梅。在吴中区临湖镇举办的香乡恬田夏日插秧节上,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暑期组织现代农业专业学生用无人机技术助力苏州园博园无人机喷洒农药,防治银杏叶枯病。端午节期间,组织西藏班学生为吴中区临湖镇柳舍村输送文艺节目,以“文化下乡”的形式,将文化带到村民身边、走进村民心里。

2.社会实践,让劳动教育有厚度

每年暑期组建多支大学生“三下乡”队伍,围绕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校企合作圈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农耕博物馆、走进古村落、寻访新老农人,了解乡情民情,重拾乡土记忆;组织学生采访常熟市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苏州水稻育种专家端木银熙、吴中区碧螺春制作技艺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严介龙等农业领域典型人物,聆听榜样扎根农业、服务农村的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激扬青春、报国奉献;组织学生参观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领略苏州数字农业成果,增强学生学农、兴农的信心。学生党支部以“耕读问‘稻’劝农行 寻访乡村振兴路”为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鼓励园艺学子涵养爱农情怀,苦练从农本领。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引导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提升综合素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党建+科普”劝农长廊,育“童心向农”小农人

作为苏州地区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学院责无旁贷为苏州市中小学生开展深具农耕特色的农业科普体验课程。学校相城科技园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学院组织专业教师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研学、休闲观光和农耕实践活动;与原创读行学堂、苏州菜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学院农业专业特色,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组建农业科普团队,与苏州市多所中小学共建“党建+科普”劝农长廊,在吴中区、相城区、昆山市、太仓市等地的中小学中开展以“一粒米”、“一棵菜”、“中草药种植”、“农业环保”等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近两年辐射的中小学达35所,参与中小学生达1.8万人次。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体会劳动的价值,尝试面对困难和挫折,以及懂得珍惜粮食、懂得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产生根植乡土、热爱家乡的情怀。组织休闲农业专业学生开展研学服务,带领苏州中小学近1万人次参观苏州市内各大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引导未成年人铭记党的历史、追寻红色足迹,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在党建统领下,将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了学校的专业优势、文化特色和价值导向,推进三全育人,形成了具有农业特色的“以劳育人”的耕读教育模式。一是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劝农大学堂”营造了浓厚的耕读氛围,厚植红色基因,校园处处彰显学校党建和劳动教育的色彩,培养了学生爱党爱国爱农业的情操。二是形成了耕读实践体系。依托校企合作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途径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和专业技能。三是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的热爱农业、扎根农村的高技能人才,特别是为常熟市、昆山市等地订单培养的现代农业毕业生以专业素质过硬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四是发挥了农业院校的责任担当。通过“劝农长廊”对中小学生科普课程的输入,开展知农爱农教育,提高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专业技能,为未来科技兴农创造条件。(朱剑波 吉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