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Highlights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苏州日报、引力播:养花匠人 我“不做”辅导员的这十年

来源: 宣传部 时间: 2022-07-04 16:52:35 阅读量:

点击查看》》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吴春花

  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职辅导员。我带着憧憬和崇敬做起了这份看似不重要又很轻松的工作,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辅导员。

  拐角告诉我,辅导员不是“月嫂”而是“催生婆”

  初为人师的我,精力旺盛,只想着每天24小时陪伴着这些“花花草草”。我总是很快与学生们打成一片。那种被学生需要的成就感一直包围着我,那时候的我,可能更像是为他们挡风遮雨的“温室”保姆,像呵护新生儿的“月嫂”,同学们亲切地称呼我为“花姐”。

  2012年9月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我的一朵“小花”在校园里迷路了。小姑娘哭着给我打电话说:“老师,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去劝农楼。”我问她人在哪里,她说:“我在拐角处。”断断续续的哭声,说不清楚的焦急,让我赶紧停下正在开着的班会,指导着她如何在学校里找到正确的路。

  也就是这个拐角唤醒了我这个“快乐和成就感爆棚”的辅导员,学生不是温室的花朵, 24小时的贴心陪伴,真的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吗?

  我开始不断地告知自己不做学生的“月嫂”“保姆”,而要不断“催生”。慢慢地我从全天候保姆变成了“甩手掌柜”,而学生却更喜欢我。放手并不表示辅导员退出他们的成长,只是给了“空间”“时间”让他们去试错,促进彼此成长。

  课堂告诉我,给予学生最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每节课我认真地备课、认真地提问、认真地等待学生的互动,可是最后发现,上课成了大学里最让人感觉挫败的事情。我给川哥发了一条短信,我问川哥为什么我们那么努力,想把最好的都教给他们,可是他们那么不领情、不配合?

  川哥回我的短信很简单:或许我们认为最好的,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

  看了这句话我呆立良久。老师想给他们最好的,可并不知道我们觉得最好的,是不是他们最想要的。

  后来,我们建立学习互动群,每次上课前,我会提前调研了解同学们对下次课的建议,对这门课的想法。学生为了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开始预习、查资料,上课变成了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人说,我们总是不断地降低自己的原则,去迎合学生的喜好。其实不然,我们只是在用一种更加合适的方法去让彼此更好地相处,为我们的相互成长寻找最合适的路径罢了。那一刻,作为老师的快乐和成就感又回来了。

  坚守告诉我,未来我依然要做眼中有光的辅导员

  2014年是我做专职辅导员的第六年,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倦怠期,而帮我走过这个倦怠期的是我的学生。

  刚总是我2008年入职的第一届学生。一次偶然的聊天,我说到了日复一日、简单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感觉做辅导员很没有意思。刚总很诧异,他说,“在我的印象中,小吴老师你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就记得我们那时候,你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地盯着我们……”

  “小吴老师,你在我们的眼中,一直是那个眼中有光的老师,你知道我们私底下都很怕你吗?”

  “怕我?”我非常疑惑。

  “每次你喊我们去你办公室,不夸张地说,都有点腿抖。”刚总眉飞色舞的样子让我更加疑惑。

  “就是你说话很难让人反驳,因为每次你要求我们做到的,你自己都会做得更好。”

  原来,在学生的眼中我还有这样的一面。我看着我的学生,曾经我用来开导他们的事例,有一天却变成感动我的真实。曾经,我用书上的故事告诉他们“坚守”的力量,今天,学生用他们“坚守”的故事教育开导了我的职业懈怠,更给了我坚守初心的力量和勇气,下一个十年,我依然会是那个眼中有光的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