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农要闻

SPIA News
首页 >  苏农要闻 >  正文

江苏省花卉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交流会暨花卉科技创新与服务大会在我校召开

来源: 相城校区管理委员会(相城科技园) 时间: 2025-04-19 10:09:01 阅读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对江苏提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等重大要求,加快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种质资源创新能力与科技服务水平,4月15日,江苏省花卉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交流会暨花卉科技创新与服务大会在我校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卫宁,江苏省花木协会会长、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汪仁,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杨洪建、副站长顾鲁同,江苏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副站长张建宇,江苏省花木协会副会长瞿辉,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建华,苏州市农发集团副总经理陈易,苏州市生物学会理事长、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苏雄,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强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晶主持。

校党委书记苏士利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表示,在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学校持续擦亮“苏农一枝花”科技创新品牌,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将以“新双高”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围绕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研发与推广,聚力打造“引、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苏农力量”。

江苏省花木协会会长、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汪仁在致辞中表示,江苏作为“鱼米之乡、花卉之韵”产业重地,仍面临种质资源保护不足、品种创新乏力等挑战,要以“资源保卫战、科技攻坚战、品牌升级战”破局,加速构建全省花卉种质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与数字化共享平台,推动特色资源“应保尽保”;聚焦分子标记育种、抗逆品种研发核心技术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江苏芯”花卉;深化“育繁推”示范基地共建,借力电商、文旅新业态擦亮“苏花”品牌矩阵,助力江苏花卉“从田间到全球”的华丽跃升。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卫宁指出,江苏省花卉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特色支柱,产业规模和效益全国领先。他强调,花卉种质资源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战略资源,要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智能育种云平台等成果转化;产业支撑要完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依托生物技术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质量管理体系;市场化建设要着重破解商业育繁推短板,通过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种质资源开发良性循环;行业监管要强化法规执行与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和品种权保护。他希望,全行业把握科技创新根本动力,充分释放江苏省科教资源与产业优势,进一步聚焦品种创新、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共同绘就花卉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为加快打造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我校有幸邀请到赵春江院士担任学校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首席专家,学校党委书记苏士利为赵院士颁发了聘书。赵春江院士从智慧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智慧农业的特点、智慧农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智慧农业对人才培养的思考等四个方面作了《加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 发展智慧科技》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智慧农业正经历从机械化、自动化向数据驱动、无人化的重大变革,其核心由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深度融合赋能,形成“感知-决策-执行-服务”闭环体系。他强调,传感器微型化、装备自主化、算法精准化是我国亟需突破的三大攻坚方向,智慧农业跨农学、工学、信息学等31个学科,亟需兼具技术、农事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赵院士的主旨报告,为智慧农业职教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发广泛共鸣。

会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杨洪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军共同为“江苏省园林康养和园艺疗法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顾鲁同、江苏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副站长张建宇、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建华、苏州市农发集团副总经理陈易、苏州市生物学会理事长、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苏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谭丽春共同启动“科研创新团队与产业服务团暨百名教授(博士)进百村(企)行动”。

 


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农科院,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农科院,相城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相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江苏省花木协会各位成员以及校企合作企业的相关代表出席会议。

开幕式后,召开了江苏省花卉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交流会、江苏省园林康养园艺疗法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及国家(省)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库(圃)及朱顶红专题展考察观摩活动。


(供稿:李庆魁、吴楠;摄影:沈振浩;审核:李庆魁)